9月6日下午,曾经邀请多位访日中国领导人举行讲演的日本记者俱乐部,又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演。著名中国茶文化学者、“多聊茶”创始人、日本中国茶研究所所长杨多杰,应原日本时事通讯社纽约分局局长冈野龙太郎的邀请,以“《茶经》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”为题,向日本媒体与文化界嘉宾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。这也是中国茶文化学者第一次走进日本记者的殿堂——日本记者俱乐部,以“茶经”为主题面向日本媒体作专题讲演。
本次讲演会吸引了多家日本主流媒体记者,以及冈野龙太郎主办的“冈野塾”学员到场。由《日本华侨报》总编辑张桐担任现场的翻译工作。在中日关系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背景下,活动受到高度关注,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、参议院议员羽田次郎等人专程发来贺电。
讲演伊始,杨多杰向到场来宾表达了谢意。他特别提到:“承蒙我的好朋友冈野先生的策划与邀请,我才有机会在日本记者俱乐部,与日本媒体界的精英以及民众分享中国茶文化。”他同时感谢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在选题上的建议,使得“《茶经》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”这一主题更具现实意义。
在分享研究心得时,杨多杰重点介绍了他近年来收藏的古本《茶经》。其中最珍贵的一部,是明末问奇阁刊本。这一版本在中国大陆长期失佚,连图书馆也未见收藏。2023年,他在拍卖市场偶然发现此书,系日本汉学家长尾甲旧藏。长尾甲曾为西泠印社最早的外籍社员,与吴昌硕等中国名流交往甚密。这段文献际遇,也成为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印证。
杨多杰在讲演中回顾了《茶经》的成书背景:唐代上元二年(761年)之前成稿,后经多次增补,约七千字,分三卷十章,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。作者陆羽自幼被遗弃,却凭借勤学不辍,最终成为唐代文人,以《茶经》一书被后世尊为“茶圣”。
“日本从一开始接触到的,便是以《茶经》为依托的唐代知识阶层茶文化。”杨多杰指出,这一特点深刻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形成。茶在日本社会被赋予审美与心性修养的意义,最终在千利休等茶人手中,发展为以“和敬清寂”为核心的茶道哲学。
他还特别提到,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美术家冈仓天心也是茶文化学者。当年他撰写《茶之书》时,身处美国波士顿的异国他乡,仍然携带着一部陆羽的《茶经》作为参考。不久前去世的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曾以《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》为题撰写博士论文。这些事实说明,日本学界与茶道界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唐代的《茶经》。
冈野龙太郎在总结时表示:“今天的讲演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《茶经》的价值,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。”
活动最后,杨多杰将自己在日本出版的两本著作——《中国最美茶诗》 《明刊问奇阁本茶经》捐赠给日本记者俱乐部,希望借此契机让更多的日本媒体人了解与喜爱中国茶文化。